党建思政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党建思政 >> 共青团建设 >> 正文
追寻非遗脚步,赓续匠心文脉——软件学院“燕赵拾遗队”第六站泥塑系列·唐山市玉田县文化馆
发布时间:2023-08-01 发布者: 浏览次数: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活态灵魂”,是民族文化的生命密码。为推动非遗事业创新性发展,增强非遗文化“生命力”,7月26—27日,软件学院暑期社会实践“燕赵拾遗队”走出学校,来到了泥塑之乡唐山市玉田县。

玉田泥塑介绍

玉田泥塑,俗称泥人或泥笛,经彩绘后,称彩塑,是一种用粘土塑造形象再经彩绘而成的民间玩具,用口对埙孔而吹,便会发出悦耳的笛音,主要以历史人物、神话故事、飞禽动物、现实生活为题材。玉田泥塑相较于其他泥塑外观造型夸张,线条简拙,着色粗狂而奔放,点线面勾抹自然,色彩对比生动,表现出力量,表达出气势;而带笛装置,赋予了彩塑鲜明的生命力。

玉田泥塑发展历史

玉田泥塑从清光绪年间形成算起,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其发展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清光绪年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此期间,玉田泥塑处于孕育形成时期。泥塑艺人以吴仪泰、吴乐庭、刘凯、刘俊祥为代表,他们为维持生计,潜心学习泥塑制作,其作品以飞禽走兽、古装戏曲人物为题材,多在集市上销售。

第二阶段:从1949年至20世纪60年代,这个阶段为玉田泥塑的兴盛阶段,在此期间,玉田泥塑得以发展和外销,泥塑艺人以吴玉成、刘广田为代表,泥塑制品在千家万户普及,成为受少年儿童欢迎的泥玩具。

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中后期,在此期间,受市场的影响,玉田泥塑制作与销售逐步走向低谷,泥塑制品转入沉寂阶段。

第四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后,玉田泥塑由沉寂转入抢救和复苏阶段,1987年,泥塑艺人吴玉成、刘广田赴河北省电视台进行了现场表演,引起了人们对玉田泥塑的重视和关注。随着玉田泥塑作品到外地参展机会的增加,玉田泥塑逐渐由沉寂走向复苏。2005年,王振锋,王辉成立玉田泥塑崭新团体—玉田泥人王工作室,在此阶段,各位传承人将更多的现代元素融入到传统的泥塑当中,将冰墩墩、只此青绿等大众熟知的形象制作成泥塑,在绘画手法上也更加可爱灵动,从原本的以“继承传统,融入现代,展示民俗,点缀生活”为宗旨,继承民间传统、发展民间工艺、增加生活情趣。

参观过程

首先,实践团队跟随馆长来到泥塑文化厅,了解到了玉田泥塑和现代泥塑文化的结合,通过馆长的细致讲解,大家对玉田泥塑的发展历史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通过观摩这些结合成品的泥塑,团队成员体会到泥塑文化深厚的底蕴。传统泥塑形象以日常生活为主,多表现当时人们的生活琐碎,展示浓厚的乡土气息。当玉田泥塑结合了现代元素之后,多表现为人们对日后美好生活的憧憬,是更适合当下人们所接受的一种表现形式。

接着,馆长带领实践团队参观了玉田泥塑的工作室,里面不仅包含许多玉田泥塑的代表作品,还有罕见的加工泥塑的机器,是为了更好的保存泥塑的一种现代创新尝试,除此之外,在制作材料上也有新的尝试,大家纷纷在感慨玉田泥塑的辉煌曾经,同时也感慨着玉田泥塑的巧夺天工。每周,文化馆内都会开展活动,为广大公民普及玉田泥塑的知识,为广大儿童埋下历史的种子。

结尾

带着依依不舍的心情,实践团队告别了馆长,告别了文化馆,告别了玉田泥塑。但大家都相信,即便与玉田泥塑距离相隔甚远,但只要每一个人内心对非遗对玉田泥塑有着浓厚的兴趣,不管多远,玉田泥塑都不会被人所遗忘。此次实践,不仅是一次活动,更是激励大家自发保护意识,传承非遗文化的契机,带动着更多的人去了解和保护非遗文化。

   

 

 

 

 

 

 

 

 

 

 

 

 

 

 


来源:软件学院团总支






河北工程技术学院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网络与信息安全中心   冀ICP备14011511号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汇安路39号

学院公众号

学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