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歌苓,著名旅美作家、好莱坞专业编剧。出生于上海。一九八六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一九九年入美国芝加哥哥伦比亚艺术学院,攻读写作硕士学位。严歌苓二十岁就开始发表作品,先后创作了《少女小渔》《天浴》《扶桑》《人寰》《白蛇》《一个女人的史诗》《第九个寡妇》《小姨多鹤》等一系列优秀的文学作品。她的作品充满鲜活的生命力,具有强烈的故事性、画面性,其生动流畅的语言,细腻准确的描写,引起了海内外读者的广泛关注,深受各界好评。
扶桑,一个19世纪60年代的中国女子;克里斯,一个同时代的白人少年。他们在美国的圣弗朗西斯科相遇相识,发生了恋情。因为扶桑是个20岁的中国妓女,而克里斯是个家境殷实的白人少年,这爱情不仅凄迷,而且成了命运的挑战。
性格即命运,因为扶桑怪异的性格,也使得她在大起大落的命运波折中挣扎起来。从被卖为妓女,到被人轮奸,到与自己的丈夫失之交臂,这一切仿佛都无法在扶桑的内心印上烙印。她从从容容地听从本能的体认,以三寸金莲走过一个又一个灾难。扶桑的性格在作者如此刻画下,有了非同一般的现代意义。
严歌苓于1989年赴美,作为中国第五代移民,又嫁了一位白人丈夫,严歌苓遭遇了很多的民族敌意,也面对了更曲折的文化沟通,这让她明白,只有宽容、坚韧、顽强才可能在夹缝中活下去,并绽开出美丽的花朵。歌苓的《扶桑》从官方历史的缝隙中寻根,对新移民的精神根基进行了重新探索。
那点醒悟渐渐清晰了:他们不是在自相残杀,他们是在借自相残杀而展示和炫耀这古典东方的、抽象的勇敢和义气。他们在拼杀中给对手的是尊重,还有信赖。某人刀失手落地,另一个等待他拾起。他们借这一切来展现他们的视死如归,像某些人展示财富,另一些人展示品格、天赋。他们以这番血换血、命换命的厮杀展示一个精神:死是可以非常壮丽的。
”“ 你笑,是种放弃:这世界就这么无缘无故啊, 爱也好,恨也好。”
“他们的生命形式是个谜。一切好恶准则被他们弄成了困惑。这里的人们从未面临如此巨大的对于一种生命形式的困惑。一切道德文明的准则不再能衡量这个生命形式。这里的人们感到了恐惧。对于温和与残忍间晦涩含义的恐惧。
来源:软件学院团总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