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加强对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激励干部敢于担当、积极作为。力挺担当者,让担当者挺立,才能激发更多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各地要鲜明树立“以实绩论英雄,凭能力用干部”的选人用人导向,健全崇尚实干、鼓励担当的正向激励机制,坚持深入一线,全方位考核干部,让有为者有位,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
健全容错机制,激发干部敢担当的勇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积极营造有利于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敢于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敢于担当是一种责任、一种精神,更是一种能力,是党的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可以看到,在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许多党员干部付出了大量辛劳,赢得了人民口碑。把视线向他们聚焦,有的在推进改革创新中先行先试、探索经验;有的在重大项目建设中大胆履职、积极作为;还有的在推进社会治理中敢想敢干、攻坚克难。然而,这也势必会因为没有先例可循、没有经验可用出现一些差错,但如果因此“挨板子”,不仅会寒了他们的心,还会让更多人把“多做多错、少做少错”这个“歪理”奉为圭臬。为此,各地要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明辨“为公”还是“为私”,分清“无心”还是“有意”,划分“失误、错误”与“违纪、违法”的界线,旗帜鲜明为实干者、担当者撑腰鼓劲,让他们心无旁骛、轻装上阵,创造更多更好的业绩。
完善考核制度,激活干部愿担当的活力。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考察识别干部的开展情况,会对党内政治风气产生一定影响。现实中,有的干部只顾埋头苦干,不善于表现自己;有的干部较真碰硬,不怕得罪人;还有的干部表态多行动少,热衷于花拳绣腿、溜须拍马。如果考核不深、识人不准,就很有可能造成“带病提拔”“带病上岗”,导致担当作为的干部得不到应有的重用,而碌碌无为者钻了空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干部要立体考察、透视甄别、切片化验、会诊辨析,把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各地要在考察识别干部上下功夫,既看显绩,也要看潜绩,不能只停留在看材料、听汇报、填选票。要坚持深入基层一线、亲临项目现场、走到群众中间,近距离了解干部干了什么、干得怎么样,仔细记录群众的反映、业务部门的评价、党委负责人的点评;把平时考核、年度考核、专项考核、任期考核情况综合起来,多方印证、综合分析,立体式为干部精准画像,充分体现组织上的公道、公平、公正,更好激发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注重结果运用,激起干部善担当的风气。“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是古代有志之士怀才不遇的感叹。如果考核结果运用不落地,仍然处在惯性思维,停留在论资排辈、求全责备,就会让更多干部产生“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错误的认知,就会让更多干部把“佛系”挂在嘴边,为自己贴上“躺平”标签,从而导致不思进取,不求上进,得过且过,出现工作被动应付,不推不动,甚至推尔不动。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一方面,要加大精神奖励,对先进典型进行广泛宣传,邀请先进典型作报告,形成强大宣传声势,营造学习先进、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让优秀党员干部得到应有的尊崇。一方面,要加强考核结果运用,破除潜规则、破除隐形台阶、破除亲疏壁垒,鲜明树立“以实绩论英雄,凭能力用干部”的正确导向,让吃苦者吃香,实干者实惠,有为者有位,引导更多干部成为知重负重的担当者、攻坚克难的奋斗者,在工作岗位上再立新功、再创佳绩。
来源:软件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