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思政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党建思政 >> 党建新闻 >> 正文
四史教育专题第二十三讲——红色格局 打破围剿
发布时间:2022-11-30 发布者: 浏览次数:


听党史故事,忆峥嵘岁月。“工农武装割据”,它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武装斗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进行土地革命,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的最有力的工具;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才能最广泛的动员和组织农民群众参加武装斗争,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红色格局 打破围剿”主题演讲活动。

2022级网络空间安全1班杨树鸿同学带领大家学习了围剿的内容:1930年夏,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三年的游击战争,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迅速发展到约10万人,并开辟了10余块苏区。对此,国民党政府主席蒋介石接连发动了五次对苏区的大规模“围剿”,企图在3到6个月内消灭红军。毛泽东、周恩来等人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积极的反“围剿”斗争,前四次都取得了巨大胜利,但左倾错误思想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并且杨树鸿同学在演讲的过程中向同学们发起思考——为什么前四次成功,第五次会失败。

2022级网络空间安全2班李峥同学介绍了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下,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的五个原因。分别是中国是一个被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大国;中国若干省区曾在大革命中受过影响,这就为红色政权首先在这些地方发生并长期存在提供了群众条件;中国社会的各种矛盾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加强日趋激化,全国革命形势是向前发展的,所以小块红色区域不但能长期存在,而且将随之继续发展;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政策的正确。

2022级软件工程1班李祎桐同学阐述了反“围剿”战争的意义:前四次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央红军和中央苏区的全面发展,代表了中国红军和苏维埃运动的辉煌;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败,从反面说明了正确的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对革命战争胜利的极端重要性;而整个反“围剿”的实践,则为中国共产党造就了第一代善于治党,治军乃至治国的领袖。

2022级软件工程3班许宇轩同学讲述了反“围剿”成功的经验是从实际出发,没有机械地执行苏区中央局错误的指令,打破国民党军队的“围剿”,创造了红军战争史上大兵团伏击战的范例。

通过学习“红色格局 打破围剿”,给同学们带来的启示就是骄兵必败。正是吸取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教训,以及之前郭沫若“甲申300年祭”所提到了的1644年李自成率兵反明、攻克北京获得胜利,以及在此后他因为过于居功自傲而在第二年兵败被杀的教训,才可以打破围剿。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就告诫党干部“务必要使同志们继续的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要使同志们继续的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是毛泽东同志作为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亲历者对党干部的告诫,也是对当下每一位同学的谆谆教诲。




来源:软件学院


河北工程技术学院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网络与信息安全中心   冀ICP备14011511号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汇安路39号

学院公众号

学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