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线地位。而且,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提出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丰富资源。为了响应习总书记号召 ,2023年7月24日,软件学院暑期社会实践——薪火传承实践队在蒙翠平老师和王峥老师的带领下前往河北省保定市竞秀区大激店镇拜访了刘氏剪纸非遗传承人刘志近。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是这些非遗传承人默默坚守,才使这些非物质文化传承至今。
初见刘志近先生,他热情地招待我们,好似看出我们的紧张,刘先生带着我们参观了家里面的部分剪纸,一一为我们讲解了剪纸背后的故事。在讲解声中,我们慢慢沉浸在剪纸的魅力当中。
在征得刘先生同意后,我们提前准备了几个问题进行采访。面对我们略带稚嫩的问题,刘先生无限包容,有问必答。
在问到剪纸工具时,刘志近先生为我们一一列举:纸、笔、剪刀、刻刀、订书器等等,简单的样式可以单一剪刀就可以完成,但是复杂的图案需要借助画图工具先打样,然后借助剪刀和刻刀来完成。
说到刘氏剪纸,刘志近先生更是侃侃而谈。刘氏剪纸最大的特点就是刻,通过刻刀将人物景色的细节都展现的活灵活现。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就是一比一还原的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历时一年半,全长八米,人物形态,房屋瓦舍全都清晰可见。
刘先生说起《清明上河图》的创作历程,也是感慨万分。剪纸最考验耐心和专注,在刻到最复杂的部分,经常熬到凌晨一两点,把自己往屋里一关,就为寻求灵感。
面对剪纸技艺渐渐被人淡忘,刘志近先生表示自己的两个女儿有跟着在学习,现在孩子们在学校学习美术,练习基本功。自己平时也会到小学初中学校里面教孩子们学一些基础的样式,希望能引起孩子们对剪纸的兴趣,寻找更多对剪纸热爱的传承人。国家对非物质文化也十分注重,将剪纸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鼓励更多的人去了解和学习。
来源:软件学院团总支